你是不是正處於如下情況:
現有的工作並不開心,幾次跳槽卻總也跳不出“明堂”。投出去的簡歷,有回音的都是和現在的工作相同或者極其類似的機會,沒有更好只有更差。希望自己未來的工作能夠具有延展性和開拓性,可是現實的結果是,自己根本無法超越現有的平臺,沒有晉陞,沒有改變,長期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眼見著時間從指邊流過,競爭力越來越差。就這樣看似每天在努力工作,可是幾年下來卻感到自己的職業路越走越窄。
前程無憂調查發現很多職場老人都曾面臨過或是正在遭遇這樣的職業困境。
胡先生,從事於IT行業,工作時間18年。 他先在某知名外企幹了14年,在這14年,他獲得了實質的成長,成為一名管理者。後又去了合資企業,成為區域經理,然後就流向“小”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幹了沒多久,也離開了,去了更為不知名的企業。回
顧胡 先生的經歷,他似乎陷入了公司越跳越小的怪圈,雖然說表面看來他的每一次跳槽都在職位上有了明顯的晉陞。
越走越窄的原因
前程無憂調查發現,老人們的職場路越走越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專業背景越來越窄
除了創業以外,我們找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於進入一家公司,獲得一個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尋求個人的發展。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在歷次求職與離職的反復中,真正增加的不是工作經驗和技能,而是“找工作”的經驗。這种經驗的豐富最直接的效果是,老人們對自己工資待遇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工作環境越來越挑,更為要命的是誤以為自己的專業背景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深化——其實往往是專業背景越來越窄,這一點是致命的。
因此我們在深化個人專業“深度”的同時,也要適當保持專業的“寬度”,擴大知識面,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保持個人競爭力。
2.工司經歷並沒有成為工作經驗
很多人以為自己有著知名公司的工作背景,有著MBA的光圈,就代表著能一路走高上揚,豈不知這年頭出國留洋的“海帶”一大把,越是大越是知名的公司混吃混喝的菜鳥越多,精明的僱主已經把這些表面的標準看得很透,是人物的,就拿點真本事出來。
如何把工作經歷轉化為經驗是堅持積累的問題,也是學習的問題。懂得什麼是要堅持的,什麼是可以放棄的,什麼是可以忍讓的——恰當的目標會使人變得更堅韌、更有效率。當然,不包含“學習”的“工作經驗”是沒有競爭意義的。
3. 轉行成本要考慮
眾所周知,職業生涯的具有不可逆性和持續發展性。轉行帶來的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可逆的轉行成本,以及有可能完全“跳斷”的職業生涯。如何讓轉行成本降為最低,如何盡可能的把以前的工作經驗轉為下一個新行業中的優勢,是每一位轉行人士要做的功課。最好是在轉行之前進行一些很好的準備。比如,專業知識和技能上的積累和儲備。在轉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條件和特長,尤其要考慮的是自己的專業基礎。在很多時候,進入新的領域,放棄自己的一部分熟悉的內容是有代價的,因為一個人一生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職業專家解招:把工作當成事業
前程無憂專家向陽認為:每個人跳槽的動機不同,職業生涯發展的軌跡也就不同。當人們把新的工作機會僅僅當成“工作”或“職業”時,就會“為薪跳槽”、“為職跳槽”,顯然此時在看待跳槽這件事是片面的、短視的,這樣對職業發展必然不利。
而只有當我們把新機會當成你“事業”的一部份時,那才會是一種全局的、長遠眼光的看問題,這樣職業生涯才能發展長久。
只有在跳槽時把新工作當成自己的一份事業來經營,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定了一個看得見的發展目標,從中找到了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的契合點。在選擇新公司時,這類人會充分考察新公司的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深入了解公司及老闆的背景和抱負,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與公司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更加執著於自己選擇的這份工作。這類人群的跳槽,不僅會投入極大的熱情對待新的工作機會,還可以充分發揮能量,不斷開拓創新,為新公司帶來新的收益,與新公司共同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