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創新創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新創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管理創新-閃電戰 (BlitzScaling)

BlitzScaling 原文是出自於二十世紀德軍的戰法。
「前進的軍隊放棄了以緩慢的速度前進的傳統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建立安全的補給線和撤退線。相反,他們完全致力於一項進攻性戰略,接受耗盡燃料、補給和彈藥的可能性,冒著潛在的災難性失敗的風險,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和突如其來。這些軍隊前進的速度震驚並壓倒了他們的對手,使得閃電戰者能夠戰勝和擊敗防禦部隊。」

為什麼要管理創新呢?因為這麼快速增長。
你的人不夠用,管理方法也不夠用。
要打閃電戰方法很不太一樣。甚至是跟一般商業教科書反其道而行。
也完全違背了早期初創企業或經典企業管理的公認“最佳做法”。
放在當今的玩法,意思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做的點,不顧一切的打下攤頭堡,壟斷市場,急速增長,直接變成市場霸主。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那些年我們搞錯的行銷策略…

傳統行銷有個三階段…
1)     環境分析階段(environmental scanning)例如SWOT 、 PEST 與五力分析。
2)     行銷策略規劃階段(marketing strategy)例如STP(市場區隔、選擇目標市場、市場定位 )。
3)     行銷組合階段(marketing mix)行銷 4P 、行銷 7P 或是行銷 4C 等等。
很明顯的我想你也知道,幾乎所有的行銷企畫、策略規劃人員,都是用以上的步驟來規畫行銷策略,若你們在同一個市場、經營同一種品類、公司規模、行銷預算也差不多,你可以想像跟據上述行銷理論做出來的結果,與其他競爭對手相較通常是大同小異,你從這三階段行銷策略設計出來的執行方案恐怕也是。
愛因斯坦:一個人一直做一樣的事,卻想得到不同結果,這便是精神錯亂。
因此我認為上述行銷三階段的策略理論,它能帶給你的是了解自己與市場現況,你可以透過環境分析階段了解所處的市場位置,透過行銷策略規劃確認自我競爭優勢,透過行銷組合階段來擬定行動計畫,但是使用這些方法將出現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你可以因此了解過去與現在,卻無法用這些策略規畫未來。
所以到底要怎麼作呢? 你要做的是…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給早期 Startup 的使用者訪談流程 – 深入 Startup UX 訪談技巧

Y Combinator(矽谷知名創業加速器)在 How to Start a Startup 的課程中 很強調早期創業者只需要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把產品做好,第二是去找你的用戶聊天。不僅如此,還找了 Twitch 的創辦人 Emmett Shear 來談 How to Run a User Interview(如何做使用者訪談,對岸翻譯做如何做用戶調研)以及他前幾次創業沒做訪談跟後來創辦 Twitch 有做使用者訪談的差別。

看完 How to Start a Startup 的訪談課後,基本上會發生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什麼也沒發生,因為創業者的特質之一是鐵齒,就算有血淋淋的失敗案例或是成功的經驗分享告訴創業者“訪談使用者很重要”,但有些創業者就是無動於衷,絕對不會去嘗試。

第二件事是看完之後會去嘗試訪談使用者,可是嘗試之後會開始覺得好像哪邊怪怪的,有時候會對訪談結果很有信心,好像真的發現重要的洞察一樣。但有時候又會很沒信心,因為不同使用者講的話好像都有道理,也不知道該聽誰的,然後開始懷疑訪談真的有幫助嗎。

這兩件事很常發生,而最不常發生的事是看完 46 分鐘的 How to Run a User Interview 之後有一股力量從眉心湧出、忽然之間天生神力,短短不到一小時就學會了訪談,就好像看完第七週課程 “如何運營一家創業公司”,真的學會營運了嗎?答案應該是不會。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有少數人天生神力,看一下影片查一查 Google 就會了,但更多的是有些人假裝自己天生神力,尤其是早期創業者自信爆棚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而大部份的人則需要透過不斷學習跟練習來學會一項技能,學訪談也是一樣,需要付出時間跟心力學習。

有沒有速成的方法呢?沒有速成的方法,但有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例如開始學習前先知道哪些是重點,針對重點去學習會比較有效率。我把 Startup 使用者訪談的學習重點整理成一張圖,先有個概觀去看 Startup User Interview Skills,希望能對想自學訪談的人有些幫助。
訪談學習主要有下面四個面向。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4種「愛迪生式思考法」,找出靈感、解決問題

湯瑪士‧愛迪生(Thomas Edison)無庸置疑是人類歷史中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他發明電燈、留聲機、電影,創立奇異(General Electric),一生中共申請1093件專利。誠如愛迪生所言,「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他那令所有人、組織夢寐以求的創新能力,也並非來自偶然。《快樂腦:學習愛迪生的五種創新思考法》一書將愛迪生的創新力歸功於他的思考方式,其中首要的、不可或缺的,是他的「問題解決導向」思維。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如果公司非要打折

擔任顧問二十多年的行銷專家麥基(Steve McKee),日前於美國商業週刊SmallBiz季刊的專欄上直言:「我恨死打折了!」

麥基指出,好的行銷策略應該要讓公司更獲得顧客喜愛,或者可以獲得更多利潤,然而打折卻會破壞品牌價值與公司利潤,完全違反行銷的目的。但是很多公司卻不斷在打折,不景氣時打折的情況更是普遍。

麥基表示,打折應該只是適當的時候偶爾使用,而且使用時要非常謹慎。當公司在考慮產品要不要打折時,一定要記得以下三個原則: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決戰快速蔓延與變種的創意


對台灣企業來說,中國不但是全世界富豪人數第三多的國家,三.三億上網人口也已超越美國,想追求成長的產品和品牌,都在那裡投放各種廣告形式和創意,想在這個崛起的市場,留下一個標誌性作品。

中國的消費者可能是全世界最難被定型的一群人。他們接觸現代生活的時間不長,但變化度極大,二十年前家裡剛買電視,十年前才拉線裝電話,現在卻開著寶馬(BMW)七系列車子上下班、每年兩次到歐洲旅遊、送小孩到每學期兩萬美元的國際學校。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找新點子11種方法,落實組織內部創新

1.閱讀:如果最近讀過任何好書,回頭查看曾標注的重點,檢視是否有發展創新的靈感。

2.評估公司過去5年的創新成果:列出自家公司與最大競爭對手在過去5年的創新成果,比較對手在哪些領域做得比較好?哪些領域自家公司做得比較好?或哪一個競爭者在過去5年內最具有創新表現?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簡單就有創意,不是夢



1步:打造五感思考環境

你是否曾在冗長的會議裡,腦袋一片空白?直到進入休息時間,開窗呼吸、吃了片巧克力,新點子才突然浮現?「思考是種生理現象,」小山龍介強烈建議,不只有大腦,全身上下都會加入絞盡腦汁的構思行列,所以打造適合創意生產的環境更顯重要。

把握早晨沖澡時間。小山龍介相當推崇早上洗澡帶來的戲劇效果,他以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總經理、Wii的創造者宮本茂為例,宮本在訪談中曾提到:「我在泡澡時整理腦中的想法;而泡澡時產生的想法都是正確的。」透過熱水的刺激,似乎能將片段資訊組合成新想法。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描述你的設計


讀設計的朋友都有一種經驗,非常不屑發表的時候,某些同學把他自己明明設計的不怎麼樣的作品,運用他那三吋不爛之舌,把他的設計說的很偉大。而更令人痛恨的事,老師卻相信他那一套,給了他很好的分數,而自己之後才在自我安慰,加上洩憤式的直指老師太爛。

設計需要敘述嗎?設計的好可以不用敘述來感受嗎?設計要怎麼敘述?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創新永遠有風險

創新可能表示要承擔風險,但是有了勇於創新、上下一心的組織文化,就表示風險並不會造成傷害,你也不是孤軍奮戰。創新的文化會促成開放心態、好奇心、與供應商和顧客的聯繫。」——拉夫雷 & 夏藍

創新永遠有風險,而找出有系統地將風險降至最低的務實方法,也是任何企業領導人都必須處理的要務。以下是可以有效管理風險、將風險降至最低的8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