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消除誤會7步棋


你不小心講錯話得罪了同事,或是好友莫名其妙地遷怒於你……,總之,原本無話不談的朋友已經有一陣子不聯絡了。雖然你還在氣頭上,卻還是很重視這份友誼,只是投鼠忌器,不知道該如何啟口,深怕又說錯話。還好,我們替你準備了現成的劇本,只要記住這些台詞,包你順利完成這項尷尬的任務。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不必擔心被別人背叛


老闆的一封信,幾句感謝的話,還有出自內心的讚賞,都會使員工努力得進入忘我狀態。

有一年吃尾牙的時候,一個朋友喝醉了。他半閉著眼睛,口齒不清地跟我說,現在老闆真不好幹。他抱住我的頭,貼著我的耳朵,很小聲的說,這裡面有幾位重要的幹部就要離職了。我沒說什麼,但我知道他有種被背叛的感覺。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創造利潤的方程式


提高客單價的10個行動習慣

在猶豫價格要訂多少時,就訂高一點。
把商品呈現給顧客時,要盡可能讓他們覺得是高價的競爭商品。
顧客會積極選定似乎會訂高價的業者。
要求降價的顧客,看情形捨棄。
讓顧客對我們有「價格高等於品質保證」的信賴。
設定高、中、低等多個單價,讓顧客依自己的荷包大小訂價。
以情結的消除為中心,力求讓對方實現優質世界。
設定每月費用等可持續入帳的機制,小額也無妨。
設計自動扣款或成套訂價等方式,讓顧客在不感覺心痛下付款。
顧客要求降價時,以分期付款或付款方式等方法解決問題。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說話要說到別人想聽


如果董事長、總經理的信念、願景、經營策略,能感動員工,得到他們信服,就會成為企業文化或公司價值觀。

傳說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參加一場慈善募款大會。原先他準備捐二十元,但坐下後聽到台上的講者說的都是些陳腔濫調,於是他告訴自己,待會捐錢時他捐十元就夠了。

接著台上又換了演講人,同樣呼籲大家要發揮愛心,愛人如己。馬克吐溫更覺得沒意思,他只想捐五元了。

等到捐錢的盤子傳到馬克吐溫面前,他不但沒捐錢,還從裡面偷了一元。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幽默的人最有魅力


平心靜思,每個人努力奮鬥一生,最希望得到的,可能不是金錢、名聲或權勢,而是成為一個處處受歡迎的人。有沒有幽默感,就決定一個人受歡迎的程度。

如果一個人很善良、努力,也很真誠,但是缺少幽默感,別人和你相處沒什麼樂趣,那麼,大概只有在需要一起合作時,別人才會找你。這樣的人生是黑白的。幽默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是不是能夠從容面對困境、自我解嘲,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而這樣的人生態度,是很吸引人的。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信任,才能聽到員工說不出口的事

希望員工願意說真話,主管必須在各種會議場合,不斷地透過溝通,來展現希望聽到實話的渴望;同時要以同理心,不傲慢、不假設的態度,很專心地聆聽,才能贏得員工信任。

幾年前一個周六早晨,我家中電話突然響起。電話另一頭是我的下屬,她不斷地哭泣,近乎歇斯底里地念著,「妳一定要把我fire掉!妳一定要把我fire⋯⋯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有效激勵部屬的5大原則


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組織成員奮發向上的動機,激發他們的潛能。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John Quincy Adams)曾以下列標準檢視領導者:「除非你的行為能夠激發追隨者擁有更多夢想,讓他們學習更多、做得更多,使他們成為更有用的人,否則你不配當個領導者。」

以下5個有效激勵人們的方法: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拚第一 不如做唯一

創業可以不再追求「規模經濟」,而專精於「深度經濟」。與其追求number one,不如做only one。在自己的利基領域達到很高的成就,一樣可以做到全球的格局。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是很多人創業的動機,也是創業成功初期必經歷程,更是台灣中小企業興盛的理由。但這幾年因宏碁、台積電、鴻海、華碩等集團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之下,不斷擴充規模,並得到一定的戰果,這些成長與規模的故事充滿媒體版面,「數大便是美」的印象與觀點,遠超過選擇「小而美」的可能性。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做個會溝通的上班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可能與人相同,也可能完全相反; 而相信自己有權擁有個人觀點,並堅持主張,正是溝通的開始。

如果有人問我,當今台灣最需要的是什麼?我會回答:我們最需要溝通。

今天各大企業組織內部產生衝突——業務部與生產部老是勢不兩立;重要幹部離職之後,老闆連「為什麼」都不知道……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溝通。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超感人辭職範本

 
 由於目前從事之工作,無法實現人生目標,體現人生價值,出於對於理想的堅定信念,本著一顆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熱誠之心,本人現提出離職申請。

「人氣」和「聲望」有何不同?



相信在一家公司裡,每當有商量討論時必定找某一個人,但也有一種人──「我絕對不會找他商量事情」。

往往有一種情況:明明是主管與部屬的上下關係,但有事情商量時,卻找其他部門的主管。

A經理是直屬上司照理應該和他商量才對,但是對他就是很難開口,所以找B經理商量!」

這種情形應該是和「幕前上司」不太合得來,所以去找「幕後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