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工程師一定常常在工作時被解不完的BUG淹沒,而PM一定也面對過排山倒海的需求,搞得筋疲力盡,而這些心聲也是看板方法之父David J. Anderson心中想要達成的目標,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以一種穩定的Tempo來完成開發的工作,並且將工作流(flow)給定義出來,只有把這些基礎給打好,未來才有流程改善的依據可以遵循,而市面上也有許多軟體是使用看板方法來把每一個工作項目視覺化,但在了解工具前,我們應該要先學習使用看板管理法的核心理念。
如何有效把現有流程視覺化,並且改善他!
假設我們有一組原子筆的生產線,並且只有3個成員來維持產線的運作,分別是領料(領取原子筆的原件)、組裝(把他們組起來)與貼標籤(單純貼上),如下圖所示,並且定義每一個人"同時"都只能做一件事情,定義好工作之後大家就可以動工啦!
一般傳統的生產線,就是當一位A完成作業後,馬上把半成品移至下一個製程裡,如果今天大家在工作上的難易度都雷同相當,那應該可以培養出一種穩定產出的節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