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評量指標】TAM、SAM、SOM(市場規模評估)

市場規模有多大?這通常是個大哉問的問題?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外部環境變化日益加速,「評估」兩字儼然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對產品經理來說,必須要對市場規模不斷進行調整和修訂,以保證其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的準確性。

市場規模評估的三種類型 TAM、SAM、SOM

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矽谷知名創業導師,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在《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提及,計算一個創業市場需要估計TAM、SAM、SOM的價值,所以簡單來分有三類:
1.整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是指一款產品或服務在現有市場上真正的潛在可以達到的市場規模,或者說你希望產品未來希望覆蓋的消費者人群規模。
2.服務可觸及市場(Service addressable market, SAM):即你的產品可以的覆蓋人群。
3.可獲得服務市場(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 SOM):即你的產品實際可以服務到的市場範圍,這要考慮到競爭、地區、銷售通路等其他市場因素。


SOM 代表產品或服務的短期銷售潛力,SAM 代表產品或服務的目標市場份額,TAM 代表產品或服務的潛在規模。SOM 和 SAM 是企業的短期目標,因此是最重要的目標,如果企業無法在細分市場獲得成功,那麼要佔據更大的市場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在評估市場規模時,要重點關注SOM與SAM。
從創業的觀點來看,你的產品或服務之市場價值到底有多少,很大程度上與初始市場規模有關,因此,在投入創業之前,創業者必須做好詳細的市場調查於研究。

結語

創業與產品開發都是從零到一的過程。假設老闆就是投資者,對產品經理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所計算的市場規模多麼真實多麼驚人,而是這個觀點要多麼可行才能讓投資者(老闆)信服你,然後來投資(新產品)。

資料來源: https://www.pmtone.com/tam-sam-som/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OGSM是什麼?一張表格、4個元素,讓團隊凝聚共識、敏捷調整行動

OGSM,我稱它為「一頁計畫表」。為什麼是「一頁」? 因為希望在有限的溝通版面下,策略性地揀選可完成公司願景的目標,放入這一頁表格中,並讓團隊專注在討論有策略貢獻的工作計畫。「一頁」代表須針對最重要、或者有價值的事,以表格的形式,有次序地、有結構地讓計畫依當初的規畫前進。

「一頁」也昭示著當在開會或跨部門溝通時,僅報告需要其他部門留意或幫忙的事情。例行事務、或已有 SOP 的工作事項,就不用特別納進來,例行事務例行做,假設員工會力行原本就應該做的工作。如此便不需要在會議中特別提出,因為我們希望會議不是員工流水帳式的報告。

在「一頁」的版面限制下,OGSM 恰恰在快速變動市場中,讓組織發揮敏捷反應的能力。主管界定了工作方向,員工則在了解主管的方向中,提出創意和新解法,上與下共同確定需執行的計畫。主管與部屬之間透過一張表格「共事」,因此產生「共識」,彼此也知道進度和狀況。整個團隊就像一艘往前疾駛的船,有人掌舵、有人搖槳、有人吆喝,各自分工,各自信任,最終排除困難,抵達目的地。

我長期在流通產業工作,也習慣與跨時區、跨文化、跨語言夥伴共事,協力合作去面對變動,透過簡易表格,討論、修正、提出新方案,已經是工作常態。而這個工作常態,只需要一張 OGSM表格就可立即上手。

OGSM表格怎麼寫?

OGSM原始表格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剛進新公司別躁進,避開這些地雷:得罪功臣、越線、想一步登天、幫倒忙...

 入職新公司的資深職人或空降主管,難免想大破大立在工作上一展身手,先且慢!有些事不適合躁進,先摸清楚所處的情境,本文分享5個你該小心的職場地雷:得罪功臣、擋人財路、越線、想一步登天及幫倒忙,教你如何一一拆解!

地雷1:得罪辛苦把公司帶到當前里程碑的同事

這是我親眼目睹的故事,莫尼卡(化名)是新來的行銷長,新官上任三把火,有不少經驗的她一到公司,就從品牌的建置、活動的執行到網站的設計點出滿滿的錯誤。

莫尼卡接著開始大刀闊斧改變,她找來了電商部門的副總開會,「行銷要有效,需要新的活動頁面,麻煩你幫忙。」莫尼卡說。

「上次妳跟總經理報告,不是說我們做的網頁醜又難用,看起來像大學生做的嗎?總經理還因此砍了我們的預算,最近人力吃緊,不好意思幫不上忙。」電商副總語帶諷刺地一口回絕。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Tribe of Mentors》的11個精選問題。


《Tribe of Mentors》的11個精選問題。, 以下是 Xdite 的看法,挺有意思的。

1.What is the book (or books) you’ve given most as a gift, and why? Or what are one to three books that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your life?哪一本書是你送出給別人(當做禮物)次數最多的?或者哪1-3本書對你的人生影響最為深刻?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經驗多了,再換工作,為什麼薪水越換越少?

有些人轉業不順利,是因為絞進一個死結裡,那就是薪水。房子買了,孩子生了,父母也要奉養…每個月就是要繳出這麼多錢來,面對的經濟壓力每天死逼到眼前,可是談到的每一份工作給的薪水都比從前喊得低,整個人像洩氣的皮球,不斷自問:

「景氣有這麼差嗎?否則怎麼會薪水都給這麼低?」

「還是,我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沒有價值,而我毫不知道?」

一般人都寧願想成是景氣差,也不願去懷疑是自己失去價值,可是後者卻是薪水直直落的真正原因。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轉載: 轉職心得 - 歐美、中國、台灣工作

2016 年 11 月,我決定要離開仁寶電腦,於是開始這段求職的歷程。說長不長,但前前後後也花了快 9 個月。
上次花較長時間找工作是 2010年 的事了。我決定結束經營了一年但傷害自己健康的業務,回到職場工作,花了 3 個多月的時間,前後投了大約一百封履歷。曾經一度害怕自己是否再也無法回到職場,那種不安的心情現在還歷歷在目。
這次求職的背景不同於當時,整個心情和思考方式完全不同,但是花這麼長的時間找工作也曾經一度萌生出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於是趁著剛結束這段求職歷程,記憶還很清楚的時候,趕快把這段時間以來的心情和思路記錄下來,也給別人在未來做轉職選擇時參考。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管理創新-閃電戰 (BlitzScaling)

BlitzScaling 原文是出自於二十世紀德軍的戰法。
「前進的軍隊放棄了以緩慢的速度前進的傳統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建立安全的補給線和撤退線。相反,他們完全致力於一項進攻性戰略,接受耗盡燃料、補給和彈藥的可能性,冒著潛在的災難性失敗的風險,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和突如其來。這些軍隊前進的速度震驚並壓倒了他們的對手,使得閃電戰者能夠戰勝和擊敗防禦部隊。」

為什麼要管理創新呢?因為這麼快速增長。
你的人不夠用,管理方法也不夠用。
要打閃電戰方法很不太一樣。甚至是跟一般商業教科書反其道而行。
也完全違背了早期初創企業或經典企業管理的公認“最佳做法”。
放在當今的玩法,意思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做的點,不顧一切的打下攤頭堡,壟斷市場,急速增長,直接變成市場霸主。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融會貫通看板後,就試著進入敏捷式開發管理"Scrum"的世界吧

在過去如大型建設等硬體工程上,例如以室內裝修為案例,在交屋驗收前,若是專案設計需要變動,除了最後交屋的時間會延宕之外,更常會遇到的是如隔間要打掉重作、已經鋪好的地板要挖起來變成大里石,選定好的材料要全部更換....等等硬體成本的浪費。

而在軟體開發的角度上,因為專案變動的需求影響到的硬體成本,較過去其他傳統專案較少,因此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很常會遇到在交付前的需求變更。而為了因應這樣的狀態和需求,在「以變為不變」的管理方式中,如何有效管理自己團隊的節奏來因應這些需求,更是敏捷式開發「Agile 」的核心概念。

在上一篇的看板管理方法中,想必大家應該都對視覺化的管理和改善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看板的管理概念較為廣泛,多數用來記錄及管理這些從需求出發的Idea,到產出成功能和產品間所有的活動與歷程,重心會偏向在工作流程的追蹤和改善。

而若是今天收斂到需求的開發上來說,會不會有其他的武功更值得我們參考或使用,若是作過專案的朋友們,相信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產品作收斂是相當困難的,一來是要挑戰團隊間的資源規劃、二來是必須應付業主的需求,這時候也許看板的範疇在管理上就會顯得較不受用。這時候我們會為各位介紹另外一種管理方式「Scrum」。

和看板概念非常類似,一樣是透過視覺化來追縱團隊進度的管理,但方法卻大為不同了,有聽過Scrum的朋友對下面這張圖一定很不陌生
 

了解看板(Kanban)方法的核心方法,活化你的管理思維

在上一篇看版管理方法的介紹中,我們已經為各位介紹了Pull & push system 的差異,以及WIP的計算理念。
也知道了看板的概念是將現有的工作流程視覺化,並依據整個工作流的觀察加以改善的管理方法。
而在這一篇文章中,會針對看板的核心六種方法,去作更細節化的解釋,作為我們在現實的工作流程與團隊績效改善的依據。

看板的六種核心方法如下:
1.Visualize (視覺化看板)
2.Limit WIP (限制WIP)
3.Manage flow (管理工作流)
4.Make policies explicit (定義工作流)
5.Implement feedback loops (落實回饋)
6.Improve collaboratively, evolve experimentally (合作改善)
接著將會以小編身為一個開發單位PM的經驗,來為各位介紹方法。
首先透過方法1,將小編目前的工作流程看板視覺化如下,並透過方法2定義WIP,定義方式為以團隊成員數來作依據。
看板如下: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透過Kanban(看板方法)管理,視覺化並改善你的工作流程

在現在敏捷當道的世代裡,大家對於Kanban(以下簡稱看板)來做為專案管理的方法,一定是不陌生,但實際上看板方法並非只是透過看板的形式,來提示團隊工作階段與任務,其中還蘊含了許多相當大的管理學問。
身為工程師一定常常在工作時被解不完的BUG淹沒,而PM一定也面對過排山倒海的需求,搞得筋疲力盡,而這些心聲也是看板方法之父David J. Anderson心中想要達成的目標,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以一種穩定的Tempo來完成開發的工作,並且將工作流(flow)給定義出來,只有把這些基礎給打好,未來才有流程改善的依據可以遵循,而市面上也有許多軟體是使用看板方法來把每一個工作項目視覺化,但在了解工具前,我們應該要先學習使用看板管理法的核心理念。

如何有效把現有流程視覺化,並且改善他!


假設我們有一組原子筆的生產線,並且只有3個成員來維持產線的運作,分別是領料(領取原子筆的原件)、組裝(把他們組起來)與貼標籤(單純貼上),如下圖所示,並且定義每一個人"同時"都只能做一件事情,定義好工作之後大家就可以動工啦!

一般傳統的生產線,就是當一位A完成作業後,馬上把半成品移至下一個製程裡,如果今天大家在工作上的難易度都雷同相當,那應該可以培養出一種穩定產出的節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