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市場行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市場行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品牌行銷: 從古老神話的12故事角色來做比喻與引導,建立企業品牌與共識

[原由]

二十世紀的神話學大師坎貝爾 Joseph Campbell 在 1948 年所著的「千面英雄」中的理論: 所有英雄歷險故事的背後,其實蘊藏著同一形態的故事,而故事中歸納引導出來的12 個故事角色原型理論被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應用在星際大戰一系列的電影中而爆紅。爾後 12 個故事角色原型在美國普遍運用於劇本創作、行銷發想上...

不相信? 可以看看以下這個影片 "TED-Ed:構成英雄的條件?" 然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那些年我們搞錯的行銷策略…

傳統行銷有個三階段…
1)     環境分析階段(environmental scanning)例如SWOT 、 PEST 與五力分析。
2)     行銷策略規劃階段(marketing strategy)例如STP(市場區隔、選擇目標市場、市場定位 )。
3)     行銷組合階段(marketing mix)行銷 4P 、行銷 7P 或是行銷 4C 等等。
很明顯的我想你也知道,幾乎所有的行銷企畫、策略規劃人員,都是用以上的步驟來規畫行銷策略,若你們在同一個市場、經營同一種品類、公司規模、行銷預算也差不多,你可以想像跟據上述行銷理論做出來的結果,與其他競爭對手相較通常是大同小異,你從這三階段行銷策略設計出來的執行方案恐怕也是。
愛因斯坦:一個人一直做一樣的事,卻想得到不同結果,這便是精神錯亂。
因此我認為上述行銷三階段的策略理論,它能帶給你的是了解自己與市場現況,你可以透過環境分析階段了解所處的市場位置,透過行銷策略規劃確認自我競爭優勢,透過行銷組合階段來擬定行動計畫,但是使用這些方法將出現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你可以因此了解過去與現在,卻無法用這些策略規畫未來。
所以到底要怎麼作呢? 你要做的是…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客戶需求背後的需求」才是成交關鍵!

在一次服務創新的課程中,我請學員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好服務」的故事,其中在場學員共鳴度最高的有兩個故事,我認為這兩個故事又經典又具啟發性:

王永慶賣米

在當時,所有的米店都是顧客自己到米店買米,而王永慶則採用更主動的做法,那就是送米到顧客家。而且,他還在為顧客記錄家中人數、一個月吃多少米、何時發薪水等資料。到了米快吃完的時間,就主動再送米上門;而等到顧客發薪的日子,再上門收取米款。

送米到家的時候,如果米缸裡還有米,他就先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刷乾淨,然後再將新米倒進去,把舊米放在上層。這樣舊米就不至於放太久而變質。這些做法不僅顧客深受感動,還持續只買他的米。

水果攤的故事

老太太因為媳婦懷孕想吃酸李子,於是到水果攤買酸李子,老太太走到每一家水果攤,都問老闆同一個問題:「有賣李子嗎?」

第一家水果攤的老闆因為直接說「我們家的李子很甜!」所以老太太沒買。
第二家水果攤的老闆因為先回問了一句「有酸的、有甜的,你要買哪一種?」所以老太太買了一斤酸的。

本來已經買好李子的老太太回家途中經過第三家水果攤,想說再買一斤,在結帳的時候閒聊了一下,沒想到老闆問了一句「客人都喜歡買甜的李子,你為什麼要買酸的呢?」於是老太太說出因為媳婦懷孕想吃酸李子。

老闆還特別提到說「孕婦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小孩會更聰明喔!」讓老太太很有興趣便進一步問老闆 「哪種水果維生素含量比較高?」老闆回答 「當然是奇異果囉!」於是老太太又多帶了一斤奇異果回家。之後老太太更常常來這家水果店買水果。

接下來我請學員思考以下的問題:

同樣是賣米,為什麼人家會賣得比較好?
同樣是賣水果,為什麼人家會賣得比較好?
經過討論,大家得出一個結論:「客戶需求背後的需求」才是關鍵!

要如何做到呢?我們可以從客戶需求的三個層次:基本層、加分層、WOW層來思考。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玩品牌 先打造優勢

台灣企業擅於製造、代工,但拙於品牌經營。近年來,自創品牌日增,但大部分企業誤以為有名字、有產品就是品牌,忽略了最重要的品牌定位和市場區隔。

曾引領小家電包裝與色彩美學風潮,擁有自創品牌經驗十幾年的鍾達榮認為,品牌定位清楚了,就知道市場在哪裡。自稱「品牌婦產科醫生」的他,今年開班授課,傳授自創品牌的八堂課。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新sales的業務心得-業務的核心是人,要圍繞人來思考問題

一、“自己”是第一個需要搞定的人。
業務是一項壓力非常大的工作,每天都要遭受到許多次的拒絕,這就需要業務人員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我們可能都見到過傳福音的基督徒,他們也一直被拒絕,但是他們一直都能夠用笑容來面對拒絕他們的人,為什麼?因為他們有信仰。他們堅信自己所信仰的是真的,他們不會因為別人不信而動搖。所以,你必須先要讓自己堅定的相信,你賣的東西是好的、有價值的,你賣的越多,你就可以讓越多的人生活變得更好。搞定自己,是搞定別人的前提條件。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賣的東西,那不真成了“忽悠”了?時間長了誰也承擔不了那種做虧心事的心裡壓力啊。馬雲堅信電子商務的價值,阿里巴巴真就成功了。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市場營銷中4P 4C 4R 4S

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時代,任何一個企業要滿足顧客,實現經營目標,獲得發展,決不能孤立地只是考慮使用某一因素和手段進行市場競爭,必須從目標市場需求和市場行銷環境的特點出發,根據企業的資源和優勢,綜合運用各種市場行銷手段,形成統一的、配套的市場行銷戰略,使之發揮整體效應,才能爭取最佳效果。

如今企業所面臨的市場就是一個在不斷變化的環境,而且變得越來越成熟,而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精明。廠商不斷推出新的行銷策略以爭取客戶,而市場則是以更多的冷靜給予回應。與上個世紀相比,今天的市場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競爭格局,還是消費者的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隨著環境的變化,行銷理念也隨之發生了幾次變化,經歷了五種典型的行銷理念,即: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的4P理論、以追求顧客滿意為目標的4C理論、以建立顧客忠誠為目標的4R理論、強調消費者需求的4S理論以及建立企業終極競爭力的4V理論。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搶不走的競爭優勢:企業核心能力

什麼才是全球競爭最有效的致勝之道?至今仍有許多公司茫然不知。1980年代,評斷高階主管稱職與否,通常是看他們是否有組織再造、重整或精簡組織層級的能力。到了1990年代,評鑑標準變成能否確認、培養並運用核心能力,讓公司得以成長。事實上,領導人必須重新思考「公司」(corporation)這個概念。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獨特賣點(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當今的競爭是日益明顯和激烈,很多企業(個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很多企業(個人)也都在傳達著同樣的資訊。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在做,但是如果你想取得意外的成功甚至主宰你的市場,你得改變你的行為方式。行銷產品的制勝法寶轉換成了是以一種積極的、吸引人的、最好是醒目的方式將你與你的所有其他競爭對手區別開來。許多行銷專家稱它為“獨特賣點”(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一個獨特賣點( USP)應當說明你相對於你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特殊性。當一個連鎖超市打出“低價領先者的口號時,這就是對公眾做了一個積極的承諾.這就是它的USP.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創造利潤的方程式


提高客單價的10個行動習慣

在猶豫價格要訂多少時,就訂高一點。
把商品呈現給顧客時,要盡可能讓他們覺得是高價的競爭商品。
顧客會積極選定似乎會訂高價的業者。
要求降價的顧客,看情形捨棄。
讓顧客對我們有「價格高等於品質保證」的信賴。
設定高、中、低等多個單價,讓顧客依自己的荷包大小訂價。
以情結的消除為中心,力求讓對方實現優質世界。
設定每月費用等可持續入帳的機制,小額也無妨。
設計自動扣款或成套訂價等方式,讓顧客在不感覺心痛下付款。
顧客要求降價時,以分期付款或付款方式等方法解決問題。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思考自己和對方要什麼』,釐清簡報目的


想做好一場簡報,事前準備工作絕不可少,務必先確認以下3個要素:目的、對象、時間。上台前多花點時間思考「自己要什麼」與「對方要什麼」,才能提升簡報內容一語中的機率。仔細觀察,有些簡報之所以做得很差勁,往往不是因為簡報者的口才不好,或是提供的資料不夠豐富,而是簡報者事前並沒有認真思考過簡報的對象與目的,只是單純地把手邊資料丟出來,導致「簡報內容不符聽眾需求」。

日本簡報諮詢顧問天野暢子在著作《不必說話就贏的簡報術》中提及,想做好一場簡報,事前務必先確認以下3個要素:目的、對象、時間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撰寫行銷計畫5要件,達成行銷目標

當企業的行銷策略制定完成之後,行銷人員或產品經理接著便要針對個別的產品、產品線、通路或客群,提出相關的行銷計畫(marketing plan),以達成他們被賦予的責任或目標。

根據科特勒(Philip Kolter)的定義,行銷計畫必須呈現出「行銷人員對於市場的了解,以及達成行銷目標的執行方案」,目的在於對行銷方案與財務配置提供指導方向。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深入客戶需求,設計情境帶入主題

1995年畢業於紐約大學行銷管理學系,同年進入奧美廣告服務迄今,2006年(33歲)升任奧美廣告副總經理,創下當時廣告業最年輕副總的紀錄

一場能讓客戶埋單的簡報,關鍵還是「內容」是否提出了足以讓對方信服與接受提案的論證。「簡報者說得再好、聲光再炫,言之無物還是沒用。

簡報,其實是一層又一層的溝通,而每一層溝通,都是為了說服,」奧美廣告總經理唐心慧在歷練過無數提案簡報後,對於「簡報」的本質,下了這樣的定義。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追求好品牌的座右銘

大家都說「生兒容易養兒難!」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自創品牌的企業。

更進一步,一個品牌容易管理,多個品牌則難管理;多品牌會形成多人團隊,人一多,觀念不易傳承,執行便容易產生偏差。

當王品集團只有三個品牌時,每一個品牌行銷活動,我都可以做到與企劃人員深入討論並給予意見,當品牌一多、團隊一多,就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畢竟,你告訴企劃一個方法,她(他)學會了,可是還有更多方法是她(他)不知道的!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練習做自我的推銷員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位優秀的推銷員,時時刻刻都在推銷自我的理念,展現自我的風格。天下的人沒有「是推銷員」和「不是推銷員」的區分;只有「優秀的推銷員」和「不優秀的推銷員」的差別。

不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也不論你的職稱是什麼,在生活中都需要發揮「推銷」的功能。你必須練習做自我的推銷員,才能夠得到身邊人們支持,生活得稱心如意。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善用同理心

簡報是高階主管認識員工最直接的方法,用心、不用心,一站上台,都會被放大檢驗。可以說,要讓主管對你加分或扣分,全都維繫在簡報上。自2002年以台灣愛普生(EPSON)史上最年輕總經理之姿走馬上任以來,陳維鈞參與過無數場或精彩絕倫、或乏善可陳的簡報會議。在他看來,簡報中可能犯的錯誤成千上萬,但總歸而言,最常見的問題便是缺乏對聽眾的同理心。

簡報,不是你一個人的事,」陳維鈞觀察,許多簡報者經常沉浸在個人的獨角戲裡,滿腦子只想著「我該說什麼」「我要怎麼說」,因而忽略了「聽眾希望聽到什麼」「怎樣才能讓觀眾聽完簡報後滿載而歸」,讓簡報成為了單向溝通,未能達成預期的成效。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面子裡子雙贏行銷術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在商業世界中,這句話可能會變成:「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消費者的口袋和收銀機的距離。」面對快速變遷的商業環境,尤其當企業、客戶及銷售市場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無論是在新商品的開發上或是產品行銷策略的擬定上,更應以創新與系統化思考來因應。

在行銷領域中,「促銷規劃」是商業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行銷學裡4P的「產品、價格、通路」3個項目是相對被動的,儘管產品擁有具競爭力的價格、廣大的通路,若如果沒有適當的「促銷」,往往產品容易像石沉大海一樣,銷售速度變慢,無法達成營業目標。促銷等同於4P中的Promotion4CCommunication。根據研究,促銷經費通常占公司推廣預算的三成左右,無論是耐久財或消費財商品,促銷經費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提升業績

要提升業績,除了勤跑客戶以外, 還要掌握提升業績的三個方程式:

一、業績 = 業務量 X 業務能力

只要業務量能夠提升50%,那麼整體業績就會有1.5倍的結果,如果每一位業務員都能夠增加業務量,那麼公司的業績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生意,是搶出來的?

有人搶生意,真的不是壞事。
生意,愈有人搶,業績愈可能「搶搶滾」!
但前提是雙方都樂意「良性競爭」,
而不是「惡性競爭」。

不要競爭,而是要超越。競爭,只能讓你和別人朝同一個方向賽跑。超越,則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和熱情,承認並改進自己的弱點。—Robert K. Cooper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新産品銷售失敗十大原因

據統計,在美國,新産品上市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通過研究中外新産品行銷的案例,發現新産品在銷售過程中失敗有十大原因。

1.産品滿意度不夠,不足以達到或超過消費者的期望值,以及在與競爭品牌相比時,品質或性能落後,因此而失敗的産品占21%。産品滿意度主要來自於消費者對産品的綜合評價。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顛覆銷售漏斗,顧客幫你行銷


傳統的廣告行銷觀念是,必須砸下銀子才能爭取到新顧客。有鑑於此,全世界的企業投入數十億美元經費爭取新的顧客,而所採行的手法都是傳統的銷售漏斗——大幅度打廣告創造「知名度」,接著去接觸有「興趣」的人,希望可以激起他們對商品的「渴望」。等時機成熟,就開出令人難以抗拒的優惠條件,吸引對方採取「行動」去購買。金錢從漏斗的一端流入,希望能有「滿意」的顧客從另一端流出。

如果你把漏斗倒過來,情況會是如何?如果不是把所有錢都用來爭取新顧客,而是把同樣這筆錢用來提供優異的顧客體驗,讓現有顧客更加滿意,會有什麼結果?你是否可以全心全意專注在維繫顧客上,擴大維繫顧客的效果,使其還能成為你獲得新顧客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