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心中無雲開啟決策大智慧

寂靜的內心是無雲的,心中無雲,沒有私毫的妄見與雜念,管理者方能洞察複雜情勢的真實無偽。靜思中,表面上看似無所作為,卻在進行極為重要的作為,中斷工作流,讓匆忙急迫的工作空間獲得喘息,有助於管理者重拾平靜的心靈。

決策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有的管理者透過公開辯論來強化決策品質,有的經由腦力激盪創造多元選擇方案,有的透過收集更多的數據分析來減低風險,求助於神啟或禱告,是否顯得有些迷信呢?是否是怪力亂神呢?


其實不然,類似的相關活動,其實在協助管理者達到心中無雲的境界。心中無雲,表示一個人的內在是晴空萬里,沒有私毫的妄見與雜念。唯有如此,管理者方能洞察複雜情勢的真實無偽。

有不少管理者會過於重視決策的科學層面,有的則恰好相反。其實科學與藝術應該均衡發展,科學講理性與分析,藝術強調投入與直覺,兩者個別有其強項及優點,有明確規則的事物適合採取客觀推理決策模式,混沌不明或充滿複雜人際互動的情境,則最好以直覺判斷為主。

對於得經常面對變化萬端的市場環境,以及組織間權力移轉及變化的管理者而言,直覺力比客觀資料重要許多。現實環境客觀資料永遠收集不齊全,或者根本無法收集,如果要等到情勢完全明朗時才下決定,最好的時機往往就此錯失。

大多數的管理情境要求我們在只有60%把握度,甚至把握度更低的時候就要進行決斷,這種經營常態,使得幾乎所有的管理決策都充滿著風險與不確定性。

很少人是高風險偏好者,只要有風險,大家自然會擔心、有壓力,平時未能培養出良好直覺力的領導者,更容易因為心理的負擔過於沉重,而做出偏差的決策,甚至在尚未下決定之前,自己就已經瀕臨崩潰狀況。

心定後才有決策智慧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得好:「以我個人的經驗,一個好的經理人,他大部分的決策都是來自直覺,但還要有客觀的資料來幫助他確認要做或是不做,如果一點直覺都沒有,你會要求看客觀資料,看不完的,因為沒有足夠的客觀資料讓你做確認。如果你直覺夠,可以減少很多心理壓力,」

當然,完全相信直覺力,而不採納客觀資料來佐證,有時就如同將命運託付於擲筊或乩童一樣,與全然採取電腦來進行決策一樣的無知。即使宣稱自己是戰神下凡的上杉謙信在進行決策時,也不單靠在毘沙門天神前的靜思所得,上杉軍之所以能屢戰皆捷,完善的情報收集體系同時發揮了不少作用。

上杉謙信籌組了一支稱為「軒轅」的忍者部隊,專門負責情報的收集與分析,其做法完全符合張忠謀以直覺為主,客觀資料為輔的現代經營法則。

既然直覺是關鍵,那麼我們如何培養直覺力呢?張忠謀認為,應該經由長期的觀察、閱讀、學習及思考來累積,不過這種訓練方式雖然有效,但依然偏重於理性邏輯的強化,對於直覺力發揮所需的情緒穩定度,就似乎小有欠缺。

情緒穩定度源於強韌的內在,唯有如此,決策表現才不會受外在環境波動的影響。人類對混沌不明的決策比機器強,但人的缺點是易受情緒影響,其決策表現不像機器那樣穩定,如果我們能夠減少人們進行直覺決策時的變異性,那就在好也不過了。最近這段時間正是舊秩序崩解的混沌時期,同時也是管理者情緒最難以穩定的時刻,怎麼才能維持平常的直覺力呢?或許效法上杉謙信進行靈性上的修持可能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當情緒處於負面時,公司的大決策,我就不碰。會躲到一個地方打坐,心定後才有智慧做決策。」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越是生死存亡之際,越是躁進不得,先求心靜,企業才能在兩岸猿聲啼不盡的危難中,輕舟渡過萬丈波瀾。


文/廖志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