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戰勝社交恐懼症


在健身房擔 任私人 教授的Jeffery有一個”要害”,就是不善於跟陌生人打交道,每次面對新學員時,總是板著一張臉,學員反應不佳,Jeffery也倍感困擾,於是向心理諮商師求助。

許多人天性害羞,怯於跟陌生人互動,更別說在眾人面前發言。
如果因為過度害羞,造成人際互動的障礙,就可能是患了”社交焦慮症”,甚至是“社交恐懼症”。


曾經擔任台北實際醫院身心科主任、目前開設Dr.soul心靈醫生心理診所的莊凱迪表示,個性害羞,會不會形成”社交恐懼症”往往還是要看當事人自己的感受,
是否因為過度害羞,而在工作或生活上,帶來很大的問題。

莊凱迪指出,以從事事務工作為例,如果不敢開口跟陌生人說話,或是一站上講台就當機,當然就南有出色的表現。

甚至還友人嚴重到預見陌生人就手足無措,莊凱迪舉例說,曾經有個案不敢在眾人面前寫字,連購物時信用卡簽單,手都會發抖;還友人害怕在公眾面前用餐,甚至不敢使用公廁。

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

莊凱迪觀察,現代社會人際互動頻繁,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似乎也增多,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害羞還是有”社交恐懼症”?

莊凱迪提出了3個自我檢視的指標,
1. 能不能跟陌生人打交道?
2. 願不願意跟陌生人打交道?
3. 可不可以接受跟陌生人互動的結果?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就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懼症”。

至於造成”社交恐懼症”的原因,莊凱迪解釋,除了某些人是”童年創傷”,多數人的問題可能在於缺乏自信心、安全感,或是注意力過度”黏”在負面的事物,(很多人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就是因為害怕出錯、出糗)莊凱迪直言,其實對方未必會放在心中,通常都是當事人太在乎當時的窘境,而且較無法接受自己的挫折。

如果能找出”社交恐懼症”的病因,學習轉移注意力和放鬆,狀況嚴重者再輔以抗憂鬱症藥物。
莊凱迪根據個人臨床經驗指出,通常三個月左右,治療就能帶來不錯的改善。

缺乏自信、從事業務如履薄冰

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個性太內向害羞,即使還不到”社交恐懼症”的程度,多少也會因為羞怯緊張,在人際的溝通表達上,裹足不前,也會造成工作上的困擾。

以台灣人壽金鼎通訊處主任陳映潔為例,學生時代就視上台為畏途,甚至難忍陌生人注視的目光,”所以走在路上,常常是臭著一張臉”。

不過,畢業後陳映潔投入壽險這一行,和陌生人打交道是”基本功”,因此前半年的適應期,過得特別辛苦。

陳映潔透露,剛入行時,因為缺乏自信,即使是由主管帶領拜訪客戶,她怕說話不得體,所以不太敢發言。

需要獨自面對客戶時,更是戰戰兢兢,打電話前,陳映潔總是在心裡”打草稿”,做好沙盤推演。而且她還不敢在座位上講電話,就怕出糗會被同事聽到,必須找個無人的房間,才有勇氣打電話給客戶。
如果要親自拜訪客人,按門鈴時,她會抱著逃避心理,暗自祈禱對方不在家。

保持微笑,打破無形的牆

陳映潔一度感到很沮喪,她自認明明可以提供客戶專業的幫助,害羞的個性卻成為一大阻力;另一方面,自我要求很高的她,又很希望儘快打開工作的瓶頸,追上比她早進公司兩個月的同事。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陳映潔發現,要克服害羞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個人的自信心,一定先做好功課,胸有成竹後,也就能漸漸演練出自信心。

另外,常保持微笑,在人際互動時,會讓對方主動釋出善意,也能拉近彼此的關係。
陳映潔形容,以前她和陌生人之間總像隔著一道無形的牆,自從養成微笑的習慣後,甚至連買東西時,都可以跟陌生的營業員聊兩句。

對於內向害羞的人來說,跨出第一步總是最難,一旦突破心防,隨著經驗的累積,
和陌生人互動時,就會越來越輕鬆自在。
像陳映潔之前怯於拜訪客戶,現在甚至可以從她服務的所在地花蓮,開34小時的車到新竹去見客戶,對方是位年紀很大的長輩,學歷又高,而她認為只要自己做好準備,就可以從容面對。

有趣的是,過去很害怕上台的她,因為體會出分享的樂趣,”現在是拿到麥克風,就很難放手”。


陳映潔認為,很多人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不外乎是怕遭到拒絕,或是出錯、出糗,事實上,即便如此都是寶貴的經驗,”因為害怕而什麼都沒做,才是最大的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