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舊派管理者擔心太多

舊派管理者是用擔心來管理。他們深信,如果他們對某件事情不夠擔心,就無法解決問題,因此他們的內在動力機制是恐懼。他們認為必須使自己恐懼,才能做出正確的事。

如果你告訴他們,做個放鬆、快樂的放手式管理者會更有效率,他們就會跟你說,他們擔心如果嘗試那種做法,事情會亂成一團。他們認為,若沒有以恐懼作為最終極的驅動機制,沒有人會願意工作──包括他們自己。所以他們用恐懼來驅動自己,用威脅來驅動他們的員工。他們持續把自己的思緒緊緊綁在一些東西上,而正是那些東西阻擋了他們前進。他們從未把焦點放在自己立刻可以做什麼,以使事情往前進展。


舉例而言,如果他們任職行銷部門,不會想著他們的可能客戶名單上有誰,或想進行怎樣的追蹤拜訪,即使這些當下就可採取的行動能使成功更加接近。

他們反而執著於一些最讓他們挫折的事情。如果你問他們情況如何,他們會大吐苦水,告訴你一連串最近遇到的挫折事件,那總是他們腦子裡最優先想著的事。

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放手式行銷管理者會對這種情況加以矯正。他會教導他的員工,以有創意的方式運用「當下」時刻。他們會去熟悉自己所銷售的產品。他們會花時間讀書,使自己的技巧進步。如果他們要向自己社區內的人銷售房屋,他們會去了解最近社區有哪些大事發生。

以上這些事情,都是在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上。

有些調查研究顯示,一般業務員一天只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在銷售上。因為他把焦點放在一些雜務與自認具有威脅性的事情上。但一名從失敗轉變為成功的業務員會了解到,向前走(活在當下)比向後退(活在過去)或去奪取(只看未來)還要大為有利得多。

一個裹足不前的業務員,等於是往前走了一大步(清楚有一項企圖心)後,又往後退了可怕的兩大步(試圖想使生命中所有的「壞」事消失)。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自己每天都會有種不安感,覺得自己總是在撤退(他們確實如此)。

若你是一名把焦點放在當下的管理者,你會再次把自己的團隊向前推進。你會注意傾聽所有傳達給你的訊息。你會尊敬每個經驗。你會找出每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當中的價值。你會尊重並關心別人。這是另一種關心方式。不是:「我在意你怎麼看我。」而是:「我對你的關心大到足以讓我要你當自己就好。我不想改變你,我只想了解真正的你,成為你的夥伴,在共識下一起前進。」

許多人認為,把焦點放在這種中立而具包容性的方式上,會使他們成為被動而缺乏方向的管理者。正好相反!專注的心產生純粹的行動。一顆清明的心智,會使被啟發的行動以及大膽、有創意的溝通過程誕生出最美麗的重大轉變。因為那就是企圖心這項要素加入的時刻,它躍起,開始接掌一切。擁有企圖心是重要的,但企圖心和成果目標不同,而知道其中差別對於你的成功極其必要。

公司或個人想極力獲得成功的這種目標,可用以下的話來表達:「這個目標是我想到達之處,如果我沒有到達那裡,我會非常不快樂和失望。那是我對自己的期望,如果我沒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就是個失敗者。」

很明顯地,這種思考方式只會給人帶來壓力,會造成不舒服和不想要的壓力。要有好表現,壓力可不是正面因素。這個道理已經被證實無數次,在從罰球到拼字比賽的各項領域中都是如此:壓力和不安會給人的表現帶來深層的負面影響。

這也就是為何利用平靜的內在企圖心會更有效率。一個人可以更輕鬆地想著:「沒錯,我是想去那裡,不過,這次我沒去成啦。」這可能聽起來很軟弱,但實際上是更加有力的,因為在那種沒有壓力的心情下,你會更願意去繼續嘗試。你可以說:「唔,我只是想去而已,如果沒到達也無妨,我會繼續努力。我想到新的辦法了。」而不是說:「我對自己真失望,真生氣,我是個失敗者,我不可能進步,而且我一定做不好。」

擁有企圖心,你就可以像李小龍所說的水一樣。當你像水一樣時,你會讓自己的天性和能量順著你的企圖心流動。若你帶著一個有壓力的目標,你永遠都在試圖把自己往山上推,最後才能「到達」目標。但如果你擁有的是一個企圖心,就沒有什麼必須到達的地方,沒有需要攀爬的山。企圖心已經在你之內了。你已經擁有它了。你只需隨著它流動,把它像方向盤一樣使用就好了。

企圖心的中心意義在於,它是個在你內在,可以從中發出強大力量的地方,而目標則是一個在你外在,必須要到達的期望之地。真正的成功者學會把自己的手從未來的成果上放開,就像河一樣地流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