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誰來適應誰?

面對上級與下屬的從屬關係,誰配合誰向來是個大哉問,然而回到人性的層面,雙方的互動其實早在最初三次的「交易」中即形成。

每次遇到有員工講都講不聽,就會有朋友勸說:「人到了30歲以後個性就定了,40歲以後就改不了了!」言下之意,就是別想去改變別人,自己想辦法解決才是正途。對下如此,對上面的老闆呢?那就更不用說了,為了工作,我們還是得遷就老闆。如此看來,似乎想要把事情做好的人,就必須要想辦法適應所有人,才能順利推動專案進度。每個人都可以有個性,就是想做事的人不可以有個性!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檢測:阻礙加薪的5種人性弱點,你有幾種?


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想要獲得加薪機會,可是難上加難,除非你有很突出的表現。

但不是要賣命工作,而是你能否克服人性弱點。《富比世》雜誌指出,最常見的失敗性格包括以下5種: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新產品開發的三個驗證階段(EVT/DVT/PVT)




喬伊備註: 台灣的新產品開發的各個階段有多種分法,有NPDP P1~P5, C1~C5, EV/PT/PP, 也有 EVT/DVT/PVT

新產品在開發時一定要透過試產來得到驗證,一般會有三個試產的驗證階段,每個階段都可以有好幾次,比如說 EVT1, EVT2,…,或是直接跳過,原則上應視實際需求而定,還有不要為了試產而試產,試產一定要有目的或必須性,否則試產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因為每次的試產都要有研發及製造相關的工程師在場,如果是自己的工廠還好,如果試產在代工廠,那就真的很麻煩。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如何面對高薪挖角?


當誘人的高薪擺在面前時,很少人不動心的,但衡量一份投注一生的志業,有時並不只是看薪水的多寡而已。
如果只是因為高薪而選擇一個新的工作,其實是短視近利的作法。
應該考慮的不只是薪水,能為自己的專業加分、更瞭解產業、拓展人際關係、整合所有資源、建立創新突破的視野,才是自己要追求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自己成長的步調、方向,能夠與公司結合,創造雙贏的局面。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畢業後的五年拉開大家差距的原因在哪裡?



有人工作,有人繼續上學,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篇文章,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是一種幸運,真的受益匪淺,對我有很大啟迪,這篇文章將會改變我的一生,真的太好了,希望與有緣人分享,也希望對有緣人有所幫助!看完之後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特別激動,希望大家好好的珍藏這篇文章,相信多年以後,再來看這篇文章,一定有不同的感覺。

正如"打工皇帝"唐駿說:"我覺得有兩種人不要跟別人爭利益和價值回報。第一種人就是剛剛進入企業的人,頭5年千萬不要說你能不能多給我一點兒薪資,最重要的是能在企業裡學到什麼,對發展是不是有利……"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搶不走的競爭優勢:企業核心能力

什麼才是全球競爭最有效的致勝之道?至今仍有許多公司茫然不知。1980年代,評斷高階主管稱職與否,通常是看他們是否有組織再造、重整或精簡組織層級的能力。到了1990年代,評鑑標準變成能否確認、培養並運用核心能力,讓公司得以成長。事實上,領導人必須重新思考「公司」(corporation)這個概念。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傾聽的力量



《財星》五百大企業,七○%的企業設有傾聽的訓練課程。幹部懂傾聽,就能加官晉爵;主管懂傾聽,甚至能讓企業成功不墜。然而,究竟要如何傾聽,才能聽出競爭力呢?

你懂得聽嗎?請先試著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一、我寧可聽具體明確的事,也不想聽不切實際的話,
二、別人講話時,我會想若有機會我要說什麼?

如果你兩題的答案都是「Yes!」,你,現在還不懂得傾聽。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這些職場道理不懂,你註定一輩子窮打工


首先聲明:如果你是“憤青”或“類憤青”,對不起,請放下此書,因為文中的觀點可能會傷害你的心靈 (不是對“憤青”有偏見,而是“憤青”們多數都是 “純潔”得不識人間煙火的主兒,成天充滿“烏托邦”式的幻想,實在不適合在職場上發展)。我相信“憤青”肯定有“憤”的理由。有人說歷史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由“憤青們”推動的,比如屈原、魯迅,並以此來反駁我。

對於這種觀點,我的看法是:如果你還沒有“憤”到能夠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地步,那麼,你最好正視目前的現實生活,做一個“奮青”更為實際。時勢造英雄。要怪,就怪沒有生在那個可以讓“憤青”成為“英雄”的時代。(個人觀點,絕無惡意)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主管的十五句感言


一、只有當了主管,你才體會得到主管又多艱難

每個職場新人都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當上主管,因為主管在他們眼裡意味著高薪、有地位、有名望。其實我想說的是在這些的背後還隱藏著很多的辛酸。你問問那些做過主管的人,尤其是那些企業家、優秀經理人,如果他們願意告訴你的話一定會說“你以為我想啊,我也想當個小職員,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拿點薪水算了”。小職員失去一份工作再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經理人失去一份工作就必須再找一個平台才可以;而老闆失去一個公司就必須重新創立一個公司以及背負的累累負債。所以位置決定腦袋,永遠不要以為你的主管很無能,其實表面的光鮮也無法掩蓋背後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