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挑選最適合的裁員路


裁員沒有所謂最好的做法。沒有一種裁員方式,是適合每一家公司的每一次裁員,學者薩齊克(Christopher Zatzick)等三位企 管 教授,於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強調。

他們解釋,依照兩個重要變數,裁員可以分成四大類,公司必須先了解,目前自己的情況屬於哪一類,再端出適合的裁員計畫。

這兩個變數為裁員的屬性(是公司對大環境的被動反應,還是公司因應策略的主動出擊),以及員工的角色(對公司而言,員工屬於成本,還是屬於資產)。以裁員的屬性為橫軸、員工的角色為縱軸,裁員可以分為四類,每類的目標與條件不同,因此重心與做法也應該有所不同。


第一類是反應式、資產式。公司想要裁員,是對外界大環境的反應,例如,市場上對公司產品的需求突然降低,這種裁員通常比較激烈,而且比較可能因為環境沒有好轉,連續進行多次。在這類的裁員中,公司主要要問的問題是:「我們現在要怎麼做,才能夠生存下去?」

然而,屬於這類的公司,產品通常是靠創新競爭,一向把員工視為需要留住和培養的重要資產,所以裁員不符合公司看待員工的哲學。因此公司要特別謹慎執行,小心刪減了支出同時也刪減了士氣,以避免因應一時需要的裁員,影響了公司未來徵才和留才的能力。

第二類是主動式、資產式。跟反應式的短期目標相反,主動式是為了提高公司效率、改變擁有的員工技能、重整公司的結構等,都是為了增加公司長期的競爭優勢。在這類的裁員中,公司主要要問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做,未來才會更成功?」裁員應該挑選需要重整、技能過時的部門下手。

由於公司沒有立即的危險,裁員又跟公司視員工為資產的企業文化不符,因此執行時特別需要注意,讓大家了解裁員的必要性何在。

第三類是反應式、成本式。在這種公司,產品通常是靠價格競爭,員工不是最關鍵的資產,公司把員工視為需要盡可能壓到最低的成本。由於大環境迫使公司眼前需要求生存,所以刪減支出是這類裁員的首要目標,公司可能進行全面裁員,甚至先大量裁員,之後再僱用薪水較低的臨時工遞補。

這類的裁員做法不見得絕對不好,電話客服中心便經常使用,因為客服人員所需的訓練不多,很容易可以取代,公司在生死關頭可以用來應急。


第四類是主動式、成本式。這種公司雖然把員工視為成本,但是裁員的主要目的在於長期讓公司變得更好,而不是當下不得不做的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