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大時間 vs. 小時間

今天講的題目有點玄,英文常說說的字,「I owe you big time!」,意思是說我欠你欠大了。「Big time」就是「很重要」的意思,但它的直接字義卻是「大時間」。

從此我就莫名其妙的記得:大時間,很重要。


為什麼「大時間」很重要呢?

每件苦惱事情的背後,似乎都有一條叫做「大時間」的新路,若能走出小時間,看到大時間,心境不同,做法不同,結果不同。

譬如台灣最近很關心「死刑」的問題,大家分成兩派,壁壘分明的在吵。我對這件事沒有想過,也沒有興趣去探究誰對誰錯,談話節目一轉到類似話題我就轉台,也從未與任何人討論過──

支持應該採取極刑者,是在認為,對一個人的傷害,是在「當下」便已鑄成。你不要看那個受刑人現在在獄中剃了光頭如此淚涕縱橫的模樣,你要記得他在幾年前的那個夜晚那番兇神惡煞的猙獰,如何隨意的奪去另一個人的生命。這個「當下」的殘暴,不只對於那個「已經無法說話」的人不公平,而且「當下」的殘暴會讓家屬永遠記得、永遠回想。「當下」已經發生,無法不見,所以應該被制裁,儘管現在變成天使,也要去贖掉那「當下」的罪惡。

而支持廢除極刑者,以一些國際潮流之類的作理由,其實根基是認為「時間」已經過去,時間會讓那些痛苦永遠留在某年某月某日,不要再去想,甚至要認為,每人難免一死,最後的「時間」會沖淡一切,100年後大家都是埋在土裡,所以在這邊計較、甚至經由社會的力量來掠奪另一個人(受刑者)的性命是不對的……云云。當然,或許他們自己並沒有親身體驗過,這些兇殘行為在自己身上或身邊其他人身上發生過。

兩派真的都很有道理,一派是認為「時間為大」,另一派則認為「當下為大」。

到底,「時間」比較大,還是「當下」比較大?

從前曾經被傷害過、被罵過、被修理過,你會想到,好,以後一定要「扳回來」。你會永遠記得那「當下」的痛苦。不過,人事漸長,年齡愈老,愈了解了「當下」不斷的在累積,最後,全部沒入那個「大時間」裡。「當下」的確是很生氣,但那是「小時間」;當你從「大時間」來看,那就有點不一樣了。

有趣的是,「大時間」原理,好像還可以運用到其他地方──

昨天看到一篇論文,作者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生,是在2001年就寫好了,上面還有某人念過的手寫註解,上面寫道:「這是我讀過最棒的論文」,還叫他的同事「讀好之後,來見我」,並將此信轉寄給所有的「副總裁」一起看。而這篇很棒的論文,其實只是簡單說明,一般的MBA或商管課程,或是現在對於一些專業經理人的要求,其實都是「因果型思維」(causal reasoning)。也就是說,這些人很懂得,手邊就是有這麼多工具,如何最善用這些工具,去把現在手邊的事情做好;或者再遠一點點,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以及之前的成功案例,來分析出並規畫出一個完整的、有道理的未來策略,然後去執行它。

但,其實有一些人不是這樣想的,此論文將這另一批人的想法,稱之為「效果型思維」(Effectual Reasoning),他們不求哪裡有因,也不求去找到中間最棒的因果關係,他們只求「效果」,他們很急著想要效果,所以他們拿著現在的工具,趕快去「想像」,然後做出最大的效果。通常,創業者都是屬於「效果型思維」的人,這種「效果型思維」的人通常不被企業所接受。

如果找一個因果型思維的人,再找一個效果型思維的人來吵架,就好像找來一個支持死刑和一個不支持死型的人來吵架,一定是「吵不完」的。其中,「因果型」的人的反彈會特別大,他們絕對無法想像,事情怎?可以這麼茍且?他們只能接受有因有果的事情,他們無法想像,創業者是這樣的「浪漫」的來看事情。但創業者的「浪漫」,或許真的是搞不清楚狀況,但從時代的角度來看,最後,決定這個世紀有哪些新商業模式、新創業點子的人,全都是「效果型」思維者,是他們在創造新東西,然後創造新「因果」給那些因果型思維的人去思用。

我們可以說,因果型的人很聰明,但效果型的人,懂得「大時間」原理。

世界很大,時間很長,蘋果會這麼厲害,大部份都不是靠「因果」來分析成功。

「大時間」的思維,另外還可以運用到我們的職場上──

面對客戶、面對老闆、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這麼多工作,好像是做不完的!於是開始計較,現在這份工作,「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這樣的要求,本身有暇疵,「不應該」發生在我的面前?

其實,它的背後,也有一個「大時間」。我聽過一個「定律」,這是我開始做顧問案以後,一位前輩教我們的,就暫且白話的稱為「如果不滿意,就會愈來愈刁的定律」。他的意思是說,無論你是加入一家公司,每天報告給老闆聽,還是你接了一個客戶,定期做回報,總之,只要哪一天,對方對我們開始「不滿意」,他們就會開始不自覺的,採用更嚴厲的方式來對你。

這也和人的心態有關,一開始的「不滿意」,其實只是某一種「不舒服」的直覺,甚至無法在會議中提出,這時候,任何人都必須想辦法說服自己、說服其他人,所以,如果此人是客戶,那他就突然會變成一個「奧客」,要求愈來愈多,直到他確定,真的是你沒有做好你的工作!

換句話說,你會發現「不應該」的事情愈來愈多,而對方渾然不覺。而,此事最好解決方法,就是「千萬不要讓它發生」,千萬不能讓你們的關係進入了「愈來愈刁」的循環,因此,必須永遠站在老闆的前面,想到所有他可能想的事情,或者站在客戶的前面,想到所有他可能想的事情,先預先主動的做出來在那邊,不怕做太多,只怕不滿意,盡量先做到「200分」,接下來的事情,就會變得很「順」,你可以做一個好顧問、做一個好員工。

大學的時候,有一份與教授的工作,當時我剛加入,就在一個星期內拚死拚活完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工具,讓教授非常非常的滿意,此後三個月,他幾乎沒有給我太多的工作做,我的生活過得很愉快。後來畢業後,我來到Oracle一個團隊,當時的老闆才在面試的時候就一直告訴我,這是一個很辛苦的團隊,要好好的拚…之類的話,我一進來後,每天晚上都是到半夜三點送出我的email,一個月之後,我每天的工作時數只有五小時,也都ok。


不過,我也知道,我人生歷練還嫩,當有什麼事情「想不開」的時候,可以退一步,想一下,多多磨練、學習「大時間」的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